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
食品本身就是营养很高的物质,加之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高温和水蒸气,丰富的营养源和高湿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和仔空气中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制造环境中,微生物乃是产品受到二次污染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
食品工厂内微生物污染主要由以下来源:
人员因素:操作人员、服装;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水分、空气中悬浮微生物;
原材料等因素:食品原料、包装材料、设备;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分析结果主要在于微生物污染,而其关键控制点就是限制气溶胶(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悬浮物)的产生,排除已发生的气溶胶,以及防止气溶胶在关键的部位进行表面沉降。
防止污染的洁净技术
为了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常用的消毒方式是采用高温消毒、利用化学试剂喷雾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这些直接消毒杀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是对已产生的微生物进行消毒,而且消毒效果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减弱。长期的化学消毒会破坏菌种平衡,并可能产生抗药性菌株。长期的化学消毒对人、环境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时会损伤人的免疫系统;紫外线对动态生产的空气消毒效率相对较低,不一定能满足生产要求,还会引起微生物变异;臭氧本身也会损坏设备,对人有伤害。
国外食品规范与导则均不推荐在食品生产环境使用抗菌涂料。
我国明确规定: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
目前,一些食品厂将药品生产中应用较成熟的洁净技术引入食品生产中,在一些现代化的食品工厂中得到采用。